起名命名的形音义之音篇 一
命名本身也是一门艺术。在交际场合里,一个高雅而又响亮的名字很容易引人注目。因此,尽管名字本身只是一种符号,人们在命名时,还是煞费苦心地反复推敲,希望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。其结果,有的人心满意足,他有的人不得不终生遗憾。那么,命名是否有规律可循呢?能否找到一种或几种途径,使人们在命名时,能避免漫无目标地乱撞呢?我们认为,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。许多人之所以得不到满意的命名,主要原因主就是违背了谈命名的规律。仅仅从消极的角度注意命名的规律,显然是不够的,还要寻找积极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名字是否响亮,是否悦耳顺口,起主要作用的声调,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。
汉语是有声调的。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究的平仄,正是利用声调的错落不致,以求得音乐般的旋律。姓名尽管只有几个字,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。
汉语共有四个声调,即:
阴平ā, 阳平á, 上声ǎ, 去声à,
那么我国的姓氏从声调分,也可分四类:
(1)阴平类。如:
张 孙 丁 薛 温 奚
沙 柯 刁 方 金 衣
安 包 申 周 江 宫
高 郭 曾 甘 朱 崔
(2)阳平类。如:
刘 陈 王 杨 石 余
冯 于 吴 邢 门 柴
姚 胡 徐 袁 常 曹
乔 彭 黄 韩 裴 齐
(3)上声类。如:
李 董 孔 古 史 左
武 许 贾 巩 郝 吕
米 马 蒋 纪 阚 柳
鲁 沈 伍 展 海 冷
(4)去声类。如:
赵 陆 邓 万 宋 杜
步 孟 夏 毕 贺 廖
慕 郑 尚 付 盖 范
聂 费 谢 魏 贝 叶
姓氏有声调的差异,它们对名的声调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。以下我们分单名和双名加以考察。
单名只有一个字。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。
(1)阴平类。
A、阴-阴型。例如:
张 飞 江 东 朱 熹
方 舟 艾 青 沙 金
B、阴-阳型。例如:
丁 玲 丘 弘 甘 宁
安 然 周 瑜 姜 渔
C、阴-上型。例如:
包 拯 干 宝 辛 勉
秋 瑾 翁 谷 邹 鲁
D、阴-去型。例如:
崔 岳 曾 震 班 固
高 旭 庄 肃 郭 亮
上棕四种类型的声音都比较和谐,说明阴平类的姓氏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。四种类型相比较,D类阴一去型稍微逊色。这种类型适合使用编辑部响亮的字眼儿。倘若追求儒雅细腻的格调,一般不要使用阴一去型。
(2)阳平类。
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:
A、阳-阴型。例如:
于 谦 刘 苍 毛 享
曹 丕 余 熙 田 间
B、阳-阳型。例如:
石 雄 岑 彭 吴 良
何 群 服 虔 杨 亭
C、阳-上型。例如:
文 丑 冯 允 黄 侃
程 鼎 卢 勇 蓝 理
D、阳-去型。例如:
韩 愈 佟 岱 侯 翼
陈 毅 袁 镇 雷 度
上棕四种类型中,A、C、D三种是理想的组合,B类阳一阳型就不那么顺口,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。人们在称呼时,常常不自觉地改变了姓氏的调值,听上去像是阴平。古代平声无阴阳之分,因而古人姓名中此类型实际上同阴一阴型无别。阴平类的姓氏最好选用A、C、D三型。
(3)上声类。
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:
A、上-阴型。例如:
古 心 左 思 冷 曦
武 英 马 超 耿 光
B、上-阳型。例如:
李 白 葛 洪 管 宁
阚 泽 伍 乔 褚 渊
C、上-上型。例如:
孔 武 史 谨 柳 永
展 喜 董 朴 柏 古
D、上-上型。例如:
贾 谊 鲁 肃 吕 布
许 慎 海 瑞 沈 固
上述四种类型中,A、B、D三种是理想的组合,C类上一上型不顺口,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。这样,"柳永"听起来便成了"刘泳","柏古"听起来便成了"白古"。与其认人改了姓氏,不如命名时避开上声字。
(4)去声类。
去声类的姓氏以下四种组合形式:
A、去-阴型。例如:
岳 飞 宋 江 孟 轲
段 规 范 增 卫 青
B、去-阳型。例如:
贺 龙 夏 霖 万 言
赵 云 郑 玄 陆 游
C、去-上型。例如:
杜 甫 尚 野 项 羽
叶 挺 邓 鲁 路 楷
D、去-去型。例如:
贝 泰 季 布 郁 浩
廖 立 杜 厚 魏 照
上述四种类型中,A、B、C三种是理想的组合,D类去一去型读起来给人吃车的感觉。称呼时一般要改变调值。去声类的姓氏命名时,最好不要选用去声字。
单名的声调容易掌握,双名多了一个字,声调问题相应也复杂一些。双名加姓氏,共三个字,每个姓氏均有16种声调组合形式。
(1)阴平类。
阴平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:
A、阴-阴-阴型。例如:
周嘉缃 江东之 汪叔詹
孙希朱 殷开山 郗僧施
B、阴-阴-阳型。例如:
师安石 郭松林 舒知雄
周恩来 方秋白 关开培
C、阴-阴-上型。例如:
汤光启 孙星衍 丁飞举
方千里 诸匡鼎 朱光普
D、阴-阴-去型。例如:
詹天佑 孙枝蔚 乌斯道
崔公度 薛天定 章金牧
E、阴-阳-阴型。例如:
曾原一 施尔宽 朱元璋
丘禾嘉 苏奎章 丁文江
F、阴-阳-阳型。例如:
章学诚 詹尔达 甘惟寅
高迎祥 温庭筠 钟人杰
G、阴-阳-上型。例如:
勾文鼎 申无宇 姜柔远
段闻礼 张吾瑾 丘逢甲
H、阴-阳-去型。例如:
崔如岳 诸弘道 戚人镜
商承祚 臧尔令 张从正
I、阴-上-阴型。例如:
康乃心 屈可伸 钟子期
司九经 周汝登 萧省身
J:阴-上-上型。例如:
朱隐老 周铁虎 孙子昶
宫守礼 庄有可 萧永藻
K、阴-上-阳型。例如:
邹守愚 渊有为 朱买臣
章炳麟 张友渔 康伟然
L、阴-上-去型。例如:
萧子岳 朱百度 支可大
张我正 江有诰 方以智
M、阴-去-阳型。例如:
张若虚 邹汉章 曾万中
甘梦英 龚自珍 章士钊
N、阴-去-阳型。例如:
丘必明 雍乐成 柯梦得
申湛然 甄立言 苏光熊
O、阴-去-上型。例如:
包万有 湛若水 安致远
戈尚友 温大雅 欧敬竹
P、阴-去-去型。例如:
郭沫若 薛万备 丁善庆
刁士敬 汪道贯 辛庆忌
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,比较理想的是E、H、J、K、M、N八种。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声调富于变化,读起来顺口,听起来悦耳。内中尤以E、J、N三种为佳。它们都是以阴平起头,以阴平收尾,首尾呼应,十分和谐。B、C、D、F、G五种,前四种两阴或两阳联缀、读起来不那么顺口。A是三个阴平联缀,没有变化,显得十分呆板拘谨,阴平类的姓氏应注意避免这种组合。O和P由于两上和两去相联缀,读起来拗口,听起来别扭,也是不可采用的组合。汉语的双音词有个特点,"友"、"永"都变成阳平。利用汉语这个特点,L类的组合有时也可彩,条件就是名字要取现成的双音词,或者名字联缀成义,成为一个词组。如"周铁虎","铁虎"是个偏正词组,读时自然由"阴一上一上"变成"阴-阳上"。